首页

女王之家调教

时间:2025-05-24 21:35:08 作者:2025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举办 三六零出席共商数智时代创新生态 浏览量:35992

  中新社南宁4月21日电 题:广西歌圩文化为何能唱响海内外?

  ——访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黄桂秋

  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

  农历三月三是广西的传统节日,“三月三”对壮族人民来说,是踏青歌圩(xū)节,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也被视为当地的“情人节”。壮族民众自古好歌,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上。歌声是条红线,牵引着两颗爱心。由广西“三月三”歌圩节演化而来的广西歌圩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它为何能走出国门,唱响海内外?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广西壮学学会副会长、南宁师范大学教授黄桂秋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对此进行解读。

视频:【东西问】黄桂秋:广西歌圩文化为何能唱响海内外?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广西“三月三”歌圩节是怎么形成的?它有哪些历史渊源?

  黄桂秋:“三月三”在广西是一个传统节日,其产生和形成跟农耕文化有关。广西壮族地区一般到农历四月才进入雨季,才能耙田插秧。在农历四月之前,农民还有空闲时间,就在田间地头、山坡等地举行歌圩活动。久而久之,歌圩活动渐渐成为聚会、交友对歌的平台。壮族民众特别重视语言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把想表达的意思编成歌,以歌代言。青年男女要谈恋爱,通过对歌,根据对方唱山歌的灵敏和机智程度,让异性产生羡慕崇拜,经过多次歌圩的对歌交流,双方都感觉可谈婚论嫁后,定下结婚良辰吉日,便可成婚,这就是“三月三”歌圩节成为“倚歌择配”的文化渊源。正如刘三姐传统情歌所唱:“竹篙打水浪飞飞,我俩结交不用媒。不用猪羊不用酒,唱首山歌带妹回。”

2024年4月11日,2024年“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活动现场,表演者道路上起舞。陈冠言 摄

  从宋代开始,就有文字记录壮族歌圩这一社会现象。有了歌圩习俗之后,人们又产生了另一个冲动——歌圩要有“歌王”和“歌仙”。从歌圩比赛中产生的男女优胜者,分别称为“歌王”和“歌仙”。刘三姐歌谣文化就是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准确地说,刘三姐并非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壮族民众根据自己对山歌的体验和理想追求,塑造出的心目中一位创造了山歌和敢于追求爱情的“歌仙”。先有歌圩,才有刘三姐传说。广西学界因此也认为“刘三姐乃歌圩风俗之女儿”。刘三姐是歌圩文化的集大成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4年修订立法,将“壮族三月三”作为法定的传统公众假日,使得广西民众有闲暇时间参与到“三月三”的文化活动中,广西歌圩文化迎来了大繁荣的契机。

2024年4月11日,身着民族服饰的小朋友参加2024年“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活动开幕式。韩海丹 摄

  中新社记者:歌圩这种文化现象产生与稻作文化有关,同为稻作文化圈的中南半岛国家,有没有歌圩文化的存在?广西如何以歌圩文化为桥梁,加强与这些国家的交流?

  黄桂秋:就我目前的调查发现,与广西相邻的越南,也有歌圩文化。中越边境的越南一方歌圩文化就比较盛行,以越南高平省毗连广西的圩场为例,其歌圩日期的安排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固定的圩期和地点,另一种是以清明的当天为歌圩日,即清明这天与传统集市圩期同日就是歌圩。农历正月初九是朔江歌圩。朔江是越南高平省河广县的一个传统圩场,也是边贸互市点,逢四、九为圩日。两国边民歌圩之日互相往来对歌。

2024年“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活动现场,表演者身着各族服饰迎接宾客。陈冠言 摄

  事实上,广西一直重视中越边民的文化交流。在2024年“三月三”假期期间,广西边境的一些县市,就举办了“三月三”的歌圩活动,邀请越南边民参加,中越两国民众以歌会友,共同欢度广西“三月三”民族传统节日。

  中新社记者:刘三姐歌谣文化是广西的标示性文化符号,在刘三姐歌谣文化基础上诞生的电影《刘三姐》为何能唱响海内外?

  黄桂秋:新中国成立后,广西举办了刘三姐歌谣文化汇演,后来在歌谣文化汇演的基础上,创作了电影《刘三姐》剧本,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摄制了电影《刘三姐》。该片一经公映,迅速风靡海内外,在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都创下了空前的票房。

广西南宁市收藏爱好者谢中国家中的电影《刘三姐》藏品。陈冠言 摄

  电影《刘三姐》之所以能唱响海内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在电影《刘三姐》中传唱的大量歌谣,蕴含着追求“自由、平等”的观念。电影中,刘三姐所唱山歌就有这样的唱段:“众人天,众人水来众人山,劈开荒山造茶林,哪有莫家一滴汗。”而电影中的主角刘三姐代表着底层劳动人民,歌谣成为反抗强权的武器,唱出了广大穷苦劳动人民的心声。

  电影《刘三姐》在东南亚国家反响更是空前。除这些国家有大量华侨华人外,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及缅甸等国家,有多个民族与壮族有同源关系。壮族在古代属古越人。古越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以及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缅甸等国境内。民族的同源性意味着这些地区的语言和文化有着诸多密切联系与共同特征,而民族的同源基因是刘三姐歌谣文化得以跨境传播的重要因素。

2019年2月25日,广西彩调剧《刘三姐》在菲律宾文化中心大剧场上演。关向东 摄

  中新社记者:刘三姐歌谣文化被海内外民众所熟知,借助了什么样的媒介?如何评价电影《刘三姐》和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对刘三姐歌谣文化在海外的推广作用?

  黄桂秋:刘三姐歌谣文化在海内外产生影响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一个是电影《刘三姐》的公映,另一个就是文化创意产品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

  《印象·刘三姐》由梅帅元担任总策划,借助刘三姐歌谣文化历史沉淀和导演张艺谋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创造性地将世界级的名胜风景桂林山水与刘三姐歌谣文化相融合,是对刘三姐歌谣文化的一次全新拓展。

《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现场 杨宗盛 摄

  《印象·刘三姐》演出将桂林山水场景现场化,将受众对文化的欣赏和体验融在实景中。游客观看了《印象·刘三姐》,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又可在诗一般的场域中,领略广西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实景山水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经过创意激活之后,绽放出新异的光彩,使刘三姐歌谣文化再次走出国门,走进世界民众的视野。

  《印象·刘三姐》自2004年3月20日正式公演至今,累计演出超8000场次,接待观众超过2000万人次,其中接待外宾超过300万人次,在海外获得极大成功。

  中新社记者:现代社会使广西歌圩文化中的恋爱媒介功能逐渐丧失,在此情况下,歌圩文化如何传承和传播?

  黄桂秋:现代化社会的冲击下,传统习俗正经历现代化转型,社交媒体已经替代歌圩文化中的恋爱媒介功能,广西传统的歌圩文化,必须寻找新的传承路径。可喜的是,广西柳州鱼峰山歌圩吸引了大批年轻歌者,他们利用抖音等平台呈现壮族山歌,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广西融水县一名网名叫“山三妹”的歌者,抖音账号的粉丝超过百万。

广西融水县山歌爱好者“山三妹”与留学生齐聚鱼峰歌圩对歌。林馨 摄

  在新的社会形态下,山歌进校园也是传承的好方式,柳州“壮族歌王”陆连芳走进校园传歌,就带出了为数不少的山歌传承者。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刘三姐歌谣文化必须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2019年,广西戏剧院组织创作了彩调剧《新刘三姐》,塑造了一个新刘三姐形象,在传承发展“刘三姐文化”基础上,用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新的演绎、新的舞台塑造了善良、美丽、坚强的新时代刘三姐形象。彩调剧《新刘三姐》先后入选2019年中国现实题材舞台艺术重点项目,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新刘三姐》等作品的尝试,会让广西歌圩文化一直保持新的生命力。(完)

  受访者简介:

黄桂秋。蒋雪林 摄

  黄桂秋,现为广西文化产业研究会副会长、广西壮学学会副会长、广西民族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南宁师范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著有《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刘三姐歌谣》《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承》等著作。

【编辑:于晓】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怎样看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在活动的启动仪式现场,尚赫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陈以勳通过视频对活动表达了祝贺,同时寄语校媒记者,希望他们能借助尚赫与媒体举办的活动不断突破自我,以青年人的热情和行动力去传递体育精神,弘扬体育文化。同时,陈以勳对活动的形式与效果表示肯定:“尚赫与媒体的持续合作,为同学们搭建了交流、展示平台,也以多形式的学习培训,助力广大青年学子收获知识、强健体魄,成为企业与媒体联动的有效探索,为推动校园体育运动贡献了有益的实践。”

中央气象台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 湖南、江西等地部分地区将有8级以上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

“这个城市,变化是主色调。”赵薇介绍,城里的人口在增加,对外界的吸引力也与日俱增,不少外地人选择来此置业安家,这也让当地的房地产市场非常火热。

湖北襄阳持续推进交通物流枢纽建设领域反腐

墨西哥城地铁1号线1969年开始运营,全长18.83公里,设有20个车站,每日客流量可达100多万人次。墨西哥城地铁1号线整体现代化改造项目是中国中车首个海外“系统+”项目,涉及投融资、车辆新造及既有车辆通信信号系统、线路及机电系统全面现代化升级改造、全系统维保等,服务期长达19年。

买房还没交契税能享受吗?卖房也有红利?专家解读房地产税收新政

进入2月以来,鄱阳湖水位出现缓慢上涨态势,后受流域降雨偏少及长江退水共同影响,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自3月5日涨至12米后持续下降,20天下降2米左右。

北京大雾黄色预警,南部能见度不足500米,白天有雨

让郑倩无奈的是,有些东西在筹备婚礼时不买遗憾,买了用不完,如气球、喜字、贴花、门口签到台等,这些花费1000多元的装饰品只能用在婚礼当天,剩下很多,“扔了可惜,不扔又没处放”。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